如今共享单车大潮席卷而来,很多城市的街头巷尾都被五彩缤纷的自行车们霸占了雷竞技但是这么多的共享单车中,领头的还要属橙色的摩拜和黄色的ofo。
ofo的全名叫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其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骑行旅游公司,但大举进军共享单车市场是在2015年6月推出“共享计划”后。
摩拜是mobike的谐音,全名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4月份进入共享单车市场,但项目开始的时间要更早。
4月22日摩拜单车成立一周年之际,ofo小黄车在微博上主动为摩拜庆生,并发了一张颇具争议的海报,由此拉开两家品牌的公关互撕战。
进入共享单车市场不到两年,摩拜和ofo就成长为独角兽公司,迄今两家的融资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共享单车市场已被两者垄断,这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市场,在资本推动下,进入者众多。
同时,共享单车的爆发拉动了自行车制造产业链。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投放量超200万辆。2017年共享单车预计投放总量很可能接近2000万辆,产能甚至会达到3000万。爆发式订单的不仅拉动了组装厂,还拉动了制造行业的设备、零配件、生产线以及厂房的扩张,暂时拉动了实业投资,拉动了一部分就业。不过,这种急速拉动让产业界有些促不及防,产品质量和产业体系协调未必有保证。就像一个人偶尔暴食几顿撑大了胃,此后会很难受。
如今,面对日渐火爆的共享单车市场,大批资本开始涌入,试图分享“共享单车”巨大的蛋糕。
ofo
3月1日,ofo宣布完成D轮4.雷竞技下载5亿美元融资,仅仅两年半的时间,ofo背后已经集结了滴滴出行等资本大咖。
4月22日,ofo又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蚂蚁金服投资了上亿美元,在完成D3轮后,ofo的估值超过了16亿美元,表示双方将在支付、信用、国际化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这真的是一个令人惊讶的领域,因为它崛起的太快,并不逊于当年的团购或打车软件。
摩拜
2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单车宣布再次获得D轮后新融资,自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
腾讯早在2016年10月即参投了摩拜单车的C+轮融资,并于2017年1月领投了摩拜单车的D轮融资。据透露,目前腾讯是除摩拜单车创始团队以外的最大股东。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表示:“摩拜单车在过去一年中发展迅速,在10个月的时间里将智能共享单车服务带给21个城市数以千万计的用户,累计骑行量超过2亿人次,共减少十几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从多个维度成长为全球共享单车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摩拜单车“让自行车回归城市”的愿景和努力得到了投资人和战略合作伙伴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在新的一年中,摩拜单车将继续加速发展,持续加大在研发、生产和人才招募方面的投入,摩拜也将在国际化方面迈开脚步,把摩拜这一原创模式带到全世界。”
截至2017年4月,两家公司共计融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各自估值也都超过了10亿美元,在刚刚完成的D3轮中,ofo估值已经超过了16亿美元。其中,ofo背后站着17位投资方(包括机构和个人),摩拜背后有22位投资方。两家公司聚拢了目前中国实力最雄厚的财务投资人和战略同盟者。
这是一件发生在资本寒冬下“堪称奇迹”的故事——从2016年9月到现在的八个月间,两家公司不断融资,估值从几千万美元迅速飙升到了10亿美元以上,其融资速度、资本参与密度、业务扩张速度都是过去几年所罕见的。就连马化腾也感叹,共享单车的发展速度甚至比当年的滴滴还要快。
极短的时间、极高的估值、极多的资本参与——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资本故事?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2015年-2016年,整个市场的资金端变得前所未有地丰富和庞大,同时投资机构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心荒。
共享单车就出现在这个当口。它生而具有讲述宏大故事的可能性,既能讲规模故事,也能讲效率故事,还能讲国民与环保故事,同时这个行业的单体经济模型都相对容易计算。
除了ofo和摩拜,这个市场还有很多别的玩家,有单价超低的小鸣单车、最先接入芝麻信用的永安行、背靠强大供应商永久的优拜单车、甚至还有电动共享单车。
后来者的量还没有起来,他们错过了最好的抢占市场的时机。

大多数受访单车高管表示,2016年12月后,局势明朗了,除了摩拜和ofo,其他公司在一线城市铺量抢市场已经没有机会。
但后来者很快找到了新的行业痛点:第一,乱停乱放引发的政府不满;第二,二三四线城市市场仍有空缺。
后来者中也有志存高远者。来自上海的优拜单车喊出了年底280万辆,铺设52个城市的口号。
ofo摩拜不会合并
虽然这个市场启动才一年,但共享单车企业的洗牌已经开始。
但市场的关注焦点无疑是摩拜和ofo这两家市场领导者。去年底两家开始烧钱抢份额后,有关两家将步滴滴快的合并后尘的传言就不绝于耳。
资本方大多认为共享单车市场不会出现赢家通吃。
资本方没有推动摩拜ofo合并的强烈意愿,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仍然是为两家提供扩张的弹药。
也有观点认为,过去两三年滴滴优步、58赶集等互联网公司合并案之所以发生,与合并双方拥有共同投资人紧密相关,这个条件在摩拜和ofo案例中不存在。当然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共享单车何去何从,让我 rayesports 们拭目以待。
更多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米筹金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条评论
质量超出预期,非常值得购买,下次还会再来。 已经多次购买了,一如既往的好,值得信赖的商家。
发表评论